圖為:關員到轄區山葵種植基地開展核查工作 楊璐嘉/攝
圖為:關員對中老鐵路出口貨物進行監管 陳瑤/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云南考察調研,多次給云南干部群眾回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云南各族干部群眾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為云南發展擘畫藍圖、指引方向。
昆明海關牢記總書記對云南“三個定位”的殷殷囑托,以“不講條件、不降標準,搶抓機遇、揚長補短,因地制宜、敢為人先,直面風險、守住底線”的工作理念,立足云南八千里邊境線,全力筑牢西南國門安全屏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唱響新時代國門衛士的奮進歌。
興邊富民助力邊疆少數民族發展,奏響民族團結進步“交響樂”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南省保山市所轄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了解該村脫貧攻堅情況。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三家村是云南省全力幫扶少數民族深度貧困群體和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脫貧攻堅“雙融合、雙促進”的典型代表,在三家村“以點帶面”的引領下,同樣位于保山市的巖箐村也在以發展出口山葵產業開拓著屬于他們的鄉村振興之路。
夏日清晨的巖箐村山葵種植基地,棚內山葵植株郁郁蔥蔥,這些山葵在成熟后將出口到海外市場。“巖箐村是漢、彝、白、阿昌族混居地,考慮到當地適宜的自然條件,我們在地方政府組織的助農增收幫扶計劃下種植了山葵,但鮮山葵保質期短,生產加工環境要求高,剛開始散戶種植不僅難成規模,品質也難以保證,有客戶想跟我們洽談出口,讓我們犯了難。”種植戶張正胡介紹。
為了能推進巖箐村產業升級,擴大高原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昆明海關所屬騰沖海關積極打通山葵出口企業與種植農戶的合作渠道,幫助企業順利完成前期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推動形成“合作社+基地+出口”模式,逐步建立起成規模的、技術先進的產業基地。
“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我們多次派員到現場開展政策指導,幫助農戶做好源頭管理,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查找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完善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保障出口產品符合進口國的法規和要求。”騰沖海關駐隆陽辦事處稽查科科長劉軍說。
一批批鮮山葵順利出口,得到了國外客戶的一致好評,銷量增長帶動了規模擴大。目前保山市巖箐村、陸家地村、冷水村、海棠村等多民族混居的村寨都種上了山葵,其中用于出口的已超九成。“現在山葵種植已經成了保山多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戶均每年創收7-8萬,年收入普遍翻一番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保山市山葵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薛浩說。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農產品產業升級正是鄉村振興和促進外貿穩增長相結合的新路子。在云南紅河州,海關也在用強化監管和優化服務相結合的理念為興邊富民貢獻海關力量。
打開“邊互通”軟件,“刷臉認證”,上傳指紋信息……不一會兒,家住云南省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老范寨鄉的瑤族邊民李富就在手機上申報了一批貨值8000元的出口三七花。一分鐘后,軟件提示,這筆交易申報完成確認。
“自從有了‘邊互通’軟件,不用去交易場所排隊,在家就能完成進出口商品的申報,方便又快捷。” 李富說。
河口縣與越南老街省山水相連、隔河相望,是傳統的瑤族聚居地,位于河口縣的河口口岸也是中越邊境規模******、設施最完善、通關最便利的陸路口岸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興邊富民各方面工作扎實推進,邊境地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昆明海關搶抓機遇,以扎實推進“智慧海關”建設為基礎,深入推動實施“互聯網+邊民互市貿易監管模式”改革創新等舉措推進邊民互市貿易轉型升級,成為興邊富民的重要舉措之一。
昆明海關所屬河口海關口岸監管三科副科長董燚介紹:“‘互聯網+邊民互市’采用‘線上推廣、線下交易’的方式,邊民通過互聯網在平臺上選擇及訂購商品并在邊民互市場所開展線下交易,交易確認的商品將受海關監管,進一步完善了邊民互市貿易監管鏈條,有效促進邊民互市貿易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把好國門筑牢西南生物安全屏障,傳播生態文明建設好聲音
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核心區域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調研時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的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昆明海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構建以口岸為核心的國門生物安全防線,嚴防人類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疫病傳入,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嚴厲打擊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走私,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堅決守護七彩云南的人與自然、綠水青山。
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磨憨公路口岸,平均海拔900多米,屬熱帶雨林氣候。時值“三伏”,正午室外氣溫已超40攝氏度,旅檢業務現場、進出境貨運通道,穿著密不透風防護服的海關工作人員身影忙碌。
昆明海關所屬勐臘海關一級行政執法員茆建昱參加工作沒多久便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發生以來他已經在口岸奮戰了900多個日夜。此刻他正對入境旅客開展衛生檢疫查驗工作——健康申報核驗、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今天的工作較為忙碌,防護服內像在“蒸桑拿”,全身已被汗水浸透。從一早上班開始到現在還沒能喝上一口水,身體已經出現暑熱的癥狀,但他依然聚精會神,詳盡地了解旅客相關情況并仔細記錄下來。
茆建昱是無數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國門衛士”們的縮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昆明海關堅決筑牢口岸檢疫防線,與地方聯防聯控建立順暢的協同配合機制,嚴格落實“三查三排一轉運”檢疫措施,實現入境人員無縫對接、閉環管理,多舉措有效防止境外疫情從國門輸入。
同時,昆明海關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和瀾湄合作等平臺,積極構建境外傳染病監測體系,開展口岸及輸入性病媒生物監測,加強對來自疫情高發區入境人員的衛生檢疫工作;堅持“人物同防”,對來自或途徑疫情流行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及貨物、物品等嚴格實施檢疫查驗和衛生處理。
磨憨公路口岸是云南省進口老撾、泰國等東南亞水果的主要口岸之一。今年上半年,勐臘海關共監管驗放進口水果84.58萬噸,貿易量達到82.95億元人民幣,量值同比分別增長5.8%、71.6%。
為嚴防植物疫情傳入及外來物種入侵風險,保護我國農林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我國對進口水果實行準入制度。“在口岸進口環節,海關對進口水果實施植物檢疫,重點開展貨證相符、水果外觀、病蟲害疫情、有毒有害物質等方面的檢疫查驗,并嚴格按照作業規范進行取樣并送實驗室檢測鑒定,經檢驗檢疫合格的,簽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準予通關。”勐臘海關口岸監管科科長徐永利介紹。
在嚴防動植物疫情疫病傳入和外來物種入侵的工作中,昆明海關嚴格落實動植物檢疫防御體系的檢疫準入、檢疫審批等9項具體措施,建立健全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評估預警體系,與周邊國家合作開展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應對;同時開展“國門綠盾”“清郵”等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引進外來物種、非法寄遞攜帶種子苗木行為,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及疫情疫病載體、瀕危物種及其制品等涉及生物安全物品的查處。
主動服務融入對外開放大局,譜寫“一帶一路”建設新樂章
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之間的通道,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把云南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連接“三亞”、肩挑“兩洋”的優越地理區位,讓云南成為開放前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云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
昆明海關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聚焦關區實際,統籌推進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在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支持開放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強化把關服務能力,努力發揮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交匯樞紐作用,推動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
在昆明長水機場口岸,一箱箱來自云南大山深處的精靈——松茸擺放整齊陳列在查驗臺上,海關關員正忙碌有序地開展查驗工作,保障松茸快速通關。“之前松茸出口日本的關稅是3%,RCEP生效后,現在已經降為2.5%,經過9年過渡期后關稅最終會降為0,對公司來說是重大利好。”武定佳譽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陳志國表示,RCEP帶來的政策紅利成為該公司開拓國際市場的新動力。
自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半年來,RCEP成員國“朋友圈”不斷擴大,凸顯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外貿企業迎來了更廣闊的機遇。昆明海關通過提前介入、主動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和輔導,大幅提升了外貿企業和社會公眾對RCEP的認知度,云南企業申辦RCEP原產地證書積極性不斷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對于以陸路口岸為主的云南,開放的平臺建設更需要依托便捷的國際運輸通道。2021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同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隨著“發車!”指令的下達,“一帶一路”建設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為全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發建設好、運營維護好中老鐵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昆明海關充分結合外貿企業訴求與中老鐵路通關需求,關聯耦合海關業務改革措施,持續提高海關監管效能。
“自中老鐵路開通以來,我們公司通關單據量已超過5500票,商品涵蓋了紡織品、電子產品、機械設備、蔬菜等,日均通過中老鐵路走貨21單左右。”凱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張蓉蓉說。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初,主要從事外貿業務,疫情背景下成立的這家年輕公司搶抓機遇,把中老鐵路作為業務重點之一。“海關制定了高匹配度的通關政策,在通關流程方面持續優化。比如指導我們運用了‘出口轉關’‘全國通關一體化’‘鐵路快通’等通關模式申報,切實降低了運營成本,加上鐵路運輸的便利性,中老鐵路開通后吸引了越來越多外貿需求,為我們業務進一步拓寬了市場。”
為推動中老鐵路跨境物流運能持續提升,昆明海關以“三智”理念為引領,在保障貨物安全的前提下,針對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服務新業態發展等方面靶向發力,提高通關效率。例如深化跨關區業務協作,聯合重慶、成都等海關制定中歐班列前端組貨一體化通關實施方案,形成“中老鐵路+中歐班列”拓展云南輸歐貨物出口通道;支持構建“跨境電商+中老鐵路”“市場采購+中老鐵路”業務模式,暢通新業態貿易通道,實現9610、9710、9810等跨境電商出口商品搭載列車快速通關,推動市場采購貿易鐵路運輸成功發運,初步形成示范效應,目前,云南省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已突破70億元。
據統計,中老鐵路開通以來截至7月21日,昆明海關高效監管驗放的進出口貨物已超90萬噸、貨值超84億元。目前,國內三大經濟圈已通過中老鐵路快速連通老撾、泰國、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老鐵路國際貨運“黃金通道”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通過一系列保穩提質政策舉措,我們全力保障云南外貿逐步企穩向好。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和RCEP的生效,為云南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建設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力,邊陲云南正在成為對外開放前沿。”昆明海關統計處處長王強說。(昆關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