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威海潤德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趕搶訂單的場景一片火熱。一條條冷凍帶魚沿著生產線進出,經過原料驗收、速凍、檢測等工序后,成品的帶魚制品被打包入箱,將按照訂單計劃運往哈薩克斯坦客戶手中。
“近年來,我們公司加大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產品出口業務。”公司總經理孫光介紹,在此前已進入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市場后,公司也在致力于拓展更多的國外市場。“產品能否保時保質保量地送達客戶手中,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威海海關持續優化通關服務流程,加快口岸通關模式轉變,設立了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對冰鮮、冷凍水產品實行隨報隨檢、預約查驗、貨到放行等便捷舉措,推動當地特色水產品出口。
“我們公司的帶魚、牡蠣、扇貝、海螺等產品,前不久成功端上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消費者的餐桌。”孫光介紹,在海關指導幫助下,通關時間縮短了、經營成本降低了、競爭力提升了,公司產品也成功進入更多的“一帶一路”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可以享用到威海水產品。
同時,威海海關持續收集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法規、貿易情況等信息,走進企業養殖場和生產車間,在衛生控制、產品自檢自控等環節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并加大對外推薦力度,助力轄區企業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當再次接到來自俄羅斯的牡蠣訂單時,威海市宇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經理于飛沒有了首次出口時的緊張。“在海關指導下,我們了解了國外通關的技術要求和生產標準,出口的底氣更足了。”
原來,此前企業首次和國外客戶簽訂了牡蠣出口合同,而面對新的國際市場,如何滿足進口國的法規和技術要求成為了產品能否順利出口的一道“門檻”。
威海海關查檢二科科長于文鋼表示,順利出口的前提是產品要滿足進口國的法規和標準要求。海關結合出口產品實際,安排關員到牡蠣養殖場、加工廠指導企業規范加工生產,全程為企業講解國外法規標準及進口要求,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研判,確保產品符合對方國家的進口要求。
近幾年來,威海的牡蠣、扇貝、帶魚等水產品,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備受歡迎,收到的國外訂單也越來越多。
據統計,今年以來,共計2.1萬噸威海水產品成功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同比增長28.1%,威海水產品掘金“一帶一路”市場的潛力和韌性愈發強勁。(高飛、張乃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