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榕城,一場秋雨讓人們感到久違的涼意。坐落在福清江陰半島的福州江陰港區,海風徐來,一艘艘萬噸巨輪在港口靠泊、啟航,門機、橋吊、集裝箱貨車來往穿梭,一片繁忙。在寬闊明亮的視頻監控中心,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關員陳忠華正在注視著江陰港智慧監管平臺三維可視化監管系統。電腦屏幕上,幾平方公里內的船舶靠港、內外貿集裝箱堆存情況以三維形式盡收眼底。之前,這些工作都需要關員頂風冒雨開展實地巡查。
福州江陰港區,是福州港“一港八區”的核心樞紐港區。作為內外貿貨物同港運作的碼頭,福州江陰港區現有外貿干線13條、“一帶一路”航線10條,既是外貿貨物進出口的重要海運樞紐,同時也承擔了大量內貿貨物的集散、中轉業務。
為破解內外貿貨物同港運營的瓶頸難題,助力港口碼頭高效運轉,福州海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牽引作用,推出江陰港智慧監管平臺,在滿足海關監管前提下,實現了內外貿同港作業。
“我們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搭建三維場景展示港口實況,在全國首創了智慧物流監控體系,依靠AI技術、大數據和云存儲技術的應用,在數據流中將內貿、外貿貨物分隔,實現了電子圍網管好貨物。”福州海關監管處副處長童冰星介紹說,海關人員點擊平臺全景畫面中的船舶、集裝箱、車輛等監管對象,即可查看詳細信息,并可以隨時切換至實際監控畫面,進行數據信息校驗,實現“虛實結合”的三維可視化監管。一旦目標在場景中出現違反預定義規則的行為,系統即可預警,實現海關對港區外貿貨物的精準監管。
“智慧監管項目上線后,使我們對港區外貿物流更加心中有數,響應速度及異常處置能力大幅提升,監管效能得到提高,實現了‘向科技要人力’,為進一步統籌開展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榕城海關駐福清辦事處副主任陳欣欣說。
“江陰港智慧監管平臺,給我們碼頭運營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好處,我們可以靈活安排內外貿貨物的堆放、吊裝,港內接駁車輛作業時間平均降低25%,也降低了外貿企業負擔,外貿企業的物流成本每柜可以節省400元,為港區吸引四方貨源、擴大貨運吞吐量增添了助力。”碼頭公司負責人莊興強表示。數據顯示,2022年1-8月份,福州江陰港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19.85小時、0.77小時,同比減少5.1%、28.7%。
除了費用和時間,近年來福州海關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的成效也顯而易見。“作為常年跑碼頭的外貿報關代理,我的體會很深。10年前,為了溝通企業通關事務,我常常開著私家車,往返福州、福清、江陰碼頭,一次往返幾十公里,一年下來,光路上就得跑上萬公里。這幾年海關推出了‘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水水轉運’等便捷通關模式,大幅縮減貨物在港等待時間,同時通過手機實時查詢貨物的通關狀態,也可通過預約查驗,在公司就能處理各項通關手續,一年往港口跑不了幾次。”福州保稅區保通報關有限公司經理吳劍說。
港興市興海關興。除了監管通關模式上的持續創新,福州海關也在不斷加力推進支持臨港工業發展、拓展配套物流服務。今年7月15日,“閩都號”中歐班列自福州江陰港首發開通,8月31日,福州至萬象的“閩都號”中老班列順利首發開通,使得“海絲”航運網與“陸絲”鐵路網無縫銜接,為更多外貿業態發展提供了可能。
作為一名堅守在福州江陰港14年的海關關員,陳忠華感觸很深:“我有幸見證了福州江陰港的崛起和巨變,親身體驗了科技對海關監管效能帶來的巨大提升,對于福州江陰港的未來我充滿信心。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我們將恪盡職守、高效履職,讓福建的外貿發展更有活力。”
